“国际湿地城市”的“大理密码”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8-21
  • 浏览:

  人民网大理8月21日电 (记者符皓)“通过湿地生态修复、保护管理、科研监测等举措持续加强湿地保护,湿地保护率达94.13%,鸟类增加到162种,鱼群种类逐步多样化,形成了‘山水林田湖草沙’的生命共同体。”8月21日上午,在云南大理举行的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·守护湿地之美 共享诗意生活新闻发布会上,大理市委副书记、大理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剑表示,近年来,大理市委、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湿地保护工作,建立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,形成了“自然保护区+风景名胜区+地质公园+饮用水水源保护区”为一体的湿地保护体系。

  据了解,今年7月24日,在津巴布韦举行的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,大理市成功获评“国际湿地城市”认证,成为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,云南省首个荣膺此荣誉的城市。获得“国际湿地城市”认证,大理市有何秘诀?

  首先,荣誉的背后是苍洱大地的诗意馈赠。据介绍,大理人民世代逐水而居,城镇依水而建,山水林田湖相互交融,湿地资源禀赋良好,拥有洱海国家级重要湿地和罗时江省级重要湿地,以及9个一般湿地和河流、湖泊、坑塘等构成的湿地面积超2.6万公顷,湿地覆盖率高达15.4%,是我国西南区域典型的高原湿地城市。

  其次,荣誉的背后是十年时光的不懈坚守。自2015年深入开展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以来,大理市把洱海治理推向新的高度,围绕削减入湖污染负荷这一核心,抓实“三治一改善”各项工作,环湖截污工程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、滨湖生态修复等一系列保护治理项目和措施相继推出,构建了“一个平台监管”“一支队伍管理”“一个企业运营”的“三个一”工作机制,洱海湖泊水生态修复取得积极进展,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%,洱海水质稳定在优良水平。

  第三,荣誉的背后是全民协力的智慧创造。全民参与、共建共享,是大理市湿地保护治理的源源动力。市、镇、村三级358名河长常态化开展巡河,300余名“洱海卫士”巡查队员强化巡查监管,全民参与监督举报平台“洱海卫士”小程序,打通了洱海保护管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政研企合作不断深化,与科研院所合作,持续提升洱海保护治理规范化、科技化水平;与环保头部企业的合作,提升了管理效能,切实削减了洱海外源和内源污染负荷,死亡水草走出了“生态负担”蝶变为“再生资源”的“重生之路”。连续四年成功举办“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(洱海)论坛”,常态化开展“世界湿地日”“洱海保护日”等宣传活动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、游客等群体主动参与洱海保护治理,全民参与氛围更加浓厚,“洱海清,大理兴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
  第四,荣誉的背后是绿色经济的和谐乐章。大理市通过一产减负荷、二产调结构、三产促融合,坚定不移走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大理市坚持以生态环境改善带动生态旅游,不断拓展“N+文旅”消费场景,持续放大大理文旅IP效应,2025年1-7月,大理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超4475万人次,同比增长11%,旅游总花费超591亿元,同比增长22%。大理市荣登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首位,成为世界各地旅客向往的健康生活和旅游目的地。

联系地址:

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
联系电话:

400-123-4567

服务热线:

13800000000

联系人 :

张生

E-mail :

admin@youweb.com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服务热线

400-123-4567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

琼ICP备xxxxxxxx号